地毯百科
早年间,天津是全国最大的羊毛集散地和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埠,这样的地理条件让天津很快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地毯生产和出口基地。1916年,就有了“义盛公”、“玉盛永”、“乾昌”、“协隆”、“大丰”、“义同”等十几家地毯作坊。
与此同时,国外也有很多人来天津开设工厂,1925年,亚美尼亚的两兄弟就曾在法租界巴斯德路、威尔顿路和杜总领事路上建起了国内最大、最早建起锅炉房和改用汽染色的地毯厂,名为“美古绅”,成为了当年外商在天津开设较大的地毯厂。
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一组数据中显示:1916年天津有地毯厂和作坊13家,织机398架,到1929年已发展到303家,织机2749架,工人11568人。由此可见,30年代天津地毯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1958年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国际博览会上,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看了天津地毯工人表演的剪片工艺后,连声称赞“精湛!精湛!”在这次博览会上,中国地毯被抢购一空。
80年代末期,天津地毯又进入了新的鼎盛时期,当时全行业共有19个企业,并附设地毯研究所。但在90年代中后期,天津地毯工业行业亏损严重,2003年部分地毯企业实施破产。曾经辉煌的地毯行业打破常规,实施了“弱弱合并,变弱为强”的创新招法,重整地毯行业雄风。2003年,由9家地毯厂联合组建的天津隆兴集团地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多年来,天津织做的地毯铺设在国家和政府的会议厅、宴会厅和贵宾厅。《万里长城》等大型手工艺术挂毯还作为礼物送到联合国总部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而现在,隆兴集团的天津地毯展厅,仍然悬挂着许多获奖产品。
4000多平米的展销大厅
提起天津地毯一厂、二厂、三厂到十五厂,很多人都印象深刻,那些曾经是80年代天津地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识。而今,厂子原址有的改为了其他加工工厂,有的荒废至今,有的改为了住宅小区……早已不见当年模样。
现在的意库创意产业园区,前身是天津外贸地毯厂,是当年天津地毯出口的集散地。1957年建厂,占地75亩。这里至今保留着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不同风格的16栋建筑。靠近门口的大楼,于80年代中期建成,为当时的行政楼,它的内部还保留着原来的模样。3楼除了一些老员工办公外,楼梯间还悬挂着厂牌,楼道的玻璃柜子里也摆放着当年工厂荣获的各种奖杯、奖状。外贸地毯厂的老员工胡志民说:“当年15个地毯厂需要出口的地毯都会集中到外贸地毯厂,厂子的仓储面积达到了23000平米。”
厂子经历过两次整体改造,第二次改造进行了整体布局,按照功能以B-D开头加数字对厂房生产车间进行了重命名。胡志民说:“如今园区的羽毛球场馆,是当年4000多平方米的展销大厅,历届地毯商品的交易场所,厅内会展出大批现货。”随着90年代老地毯厂的陆续倒闭,外贸地毯厂也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了最后一家倒闭的地毯厂,在2002年正式停产。
当你漫步在天津各大老地毯厂的原址时,那些遗留下来的历史符号:地毯厂路路牌、工厂宣传语、厂房上的老照片、行政大楼里的奖杯……仍然可以让你感受到它们多年来编织的城市手工神话。
天津隆兴集团重振天津高级手工地毯的复兴之作《虎》和《熊猫》在2012青海藏毯国际展销会上获奖;手工织毯艺术新空间出现……当下,留住织毯老工艺,成了天津地毯业的热点话题。同时,那些天津地毯厂,也成为天津地毯发展的记忆坐标